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

2022-08-03 09:50:13



2022北京冬奥和冬残奥《一起创造一切》形象宣传片
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1)



问1:导演如何在前期进行文案沟通?抓什么是核心?

答:在我接到这个制服的项目之前,代理公司团队和奥组委团队已经沟通了很多轮,但都没能达成理想的方案共识。我受邀加入这个项目之后,感觉之前可能太纠结于如何呈现衣服的外形、黑科技、穿着效果等等,但这是一条「形象宣传片」,我觉得不能太拘泥于对衣服细节、功能性的展现,而是应该要深入挖掘,如何让那些穿不上这件制服的普通人,也能对这件制服产生好奇甚或共鸣?

从「制服」到「穿制服的人」,之所以想到这个转化,是因为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,这个制服不是给运动员穿的,也不是颁奖服,这个制服是给志愿者、裁判技术官员等幕后工作人员设计的。我搜寻了一下,历届奥运会衣服相关的影片、帖子,只找到一条是之前网友对于某届颁奖服红黄配色「西红柿炒蛋」的调侃,还有一年是称赞参赛队服「龙服」设计很酷,但这些衣服都是为运动员设计的,网络上之前还没有人讨论志愿者、技术工作人员们的制服。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2)

我在和客户提案的创意阐释里面也大概梳理了这个现况,就是大家在看奥运或冬奥的时候,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这群幕后工作人员,所以就更不会有人关注这群人穿什么衣服。但是,这些志愿者和技术官员,是不可或缺的,是维系整场冬奥会能顺利举办的重要幕后英雄。只有他们勤恳细致做好本职工作,我们才能看到一届精彩的奥运会,看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斩获佳绩,看到一次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奇迹诞生,看到万众欢呼沸腾的国家荣誉感…… 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,都建立在这群幕后人员的默默付出之上,因为他们,奥运会才能圆满、顺畅地举行。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3)

所以说,这群被普罗大众忽视的幕后工作者,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再进一步推导,也可以说,给幕后英雄们穿的衣服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从「人」的被忽视却不可或缺,推导到「衣服」的重要性,延伸出默默奉献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价值。
在这条形象片里面,之所以没有强调「黑科技」,是因为我觉得,技术越高端越专业,普罗大众理解起来就越有障碍、越有距离感。所以,我聚焦在了每个人都能无障碍感同身受的处境——被忽视,默默付出却不被看见。

我们每一个普通人,在这种成长生活工作的经历中,都可能会遇到这种被忽视或着忽视别人的情况。这是人之常情,每个人都渴望获得重视,所以,在展现「制服」的时候,就不只是局限在服装本身,而是从服装洞察到穿着这套制服的人——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人员们。但是,也不能喊口号似的说他们很伟大,需要有细节支撑,就是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事情(显现出他们默默奉献的伟大)。通过搜集资料,我了解到,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半年~一年,这些幕后工作者就已经投入工作了;虽然奥运或冬奥四年举办一次,但有些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在这届运动会结束后,就已经投入下一届的筹备了…… 穿着这件制服的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,但却鲜少被大众知道和认可,所以这条制服形象片的主视角,就是希望再现这群志愿者、技术官员等幕后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情形、付出奉献的工作状态,由此,制服的重要性和精神性也体现了出来。

衣服很重要,穿着衣服的人更重要。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4)

问2:导演如何把控核心Slogan展开?
答:我觉得要做到层次去拆解Slogan背后的要义。
比如本片第一层在于让大家关注到穿着这件制服的幕后人群。冬奥会是志愿者、工作人员等众多幕后工作者一起创造出来的,我们如今能看到的盛会是被他们创造出来的,而创造这一切的人是我们之前从来不曾留意过的。

第二层,冬奥会是世界性的聚会,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这里参赛,普罗大众们也会通过电视、网络等渠道关注这场盛会,所以,冬奥会是从选手到观众等多方参与、共同创造出来的。

第三层,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,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也等于在创造一些东西,即使这个事情是被公众目光忽略的,滴水成川,每个人默默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,14亿人们就可以携手创造出很伟大的进步。

所以,藉由冬奥会这条制服形象片,我们其实也在发出一种号召,片中这些不被关注的工作人员,像极了日常生活中不被关注的普通人,虽然聚光灯没有打在这群人身上,但是,他们聚在一起,可以成功举办冬奥会这么大型的一件事,所以,每个普通人也都是一样的,可能每天都在做着一些看似机械重复、微不足道的事情,但当这些微小的成果汇聚在一起之后,就能形成巨大的原动力,推动社会甚至是世界的进步。由此看来,其实每个个体都非常伟大,携手一起创造一切。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5)

问3:导演如何选择判断能够获得大流量的脚本方案?

答:我始终坚信「二八定律」的底层逻辑,做大众传播,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这80%的普通人,这些人是你是我是我们身边的人,我们可能不论做什么都不会被关注,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有人在意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太微不足道了,但对于每个个体而言,每一个当下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
所以,我认为影视创作者不论是做公众传播还是品牌形象,始终坚持这个二八定律的底层逻辑,以这80%普通人为主,了解他们关心、在意的事情,尽量将片子内容、品牌价值与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结合没差的。

当然,一个作品出街之后,可能会被观众们进行不同的解读,也许观众们关注的焦点,和我们创作时候设想的都不一样。所以,在作品出街后,除了依据播放数据复盘项目,我也会浏览一些社群平台上面的个人账户的评论,了解现在大家关注的、感兴趣的点,也许这些是我此前没有留意到的。

广告行业,好玩的也就在「各自解读」,我提出一个创意,也许我自己最喜欢的是A点,但客户买单的是B点,而大众最有感觉的可能是C点,然后如果片子上热门了,一些广告行业自媒体分析的时候,又会总结出D点…… 即使是同一部作品,站在不同的角度,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诠释,但只要持续有正向的关注度和讨论度,就说明这条片子的传播效果应该是不错的。

广告导演如何评判选择好的文案​项目?(图6)